音乐留学│学习声乐专业要注意避开这几个误区

音乐留学 丨 2019-08-29
如果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学习声乐,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误区,走一些弯路。这时候如果能掌握科学的方法,及时纠错,就能事半功倍!
 
01
关于用声的误区
一般概念的发声原理是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喉头时促使声带震动,产生声音。
 
而歌唱发声的运动原理却是在人的本能发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调整声带与周边肌肉的合理运动,产生强大而丰富的、符合歌唱技术需要的声音状态。
 
声带的闭合能力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靠其周围有关肌肉的协调配合。
 
生活中本能的发声习惯,范围只局限于对方听得见的距离,没有太大的音量与音区的要求,声带的运用是随意的。
 
由于声带只有在发强音和高音时才紧密闭合,那么类似于说话的本能发声习惯常使声带大部分时间处于不完全闭合状态。
 
如果错误的运用声带周围肌肉的功能,如把本该促进声门开放的环杓后肌运用到歌唱,必定会产生声音虚、漏的问题。
 
02
关于呼吸的误区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到目前为止已经被普遍认为是最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但仍有很多学生苦闷呼吸训练中做得很好,而发声时气息却不够用。有关呼吸问题的误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吸气时气息到达的深度不够,即没有吸到技术所要求的到达“肺的底部”。
 
引起气息浅的原因和本能呼吸习惯有关,吸气扩张的状态只集中在肺的上半部分,和歌唱所要求的“吸到肺的底部”显然是大有区别的。
 
二是气息与声音缺少有效配合,致使声音“搭不上气”。也就是没有运用气息歌唱的习惯,张嘴就唱,把呼吸动作与歌唱的用声动作分割开来。
 
另一方面是过分地注意气息,为节省气息故意增加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形成“憋气”,使气息不能顺利地作用于声带。
 
我们要建立这样的歌唱意识:只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才是有效的声音,只有正确作用于声带的气息才是有效的气息。
 
03
关于共鸣的误区
人体共鸣腔分为:胸腔共鸣、口咽腔共鸣(口、喉、咽)和头腔共鸣区(鼻窦、额窦、蝶窦)。
 
帕瓦罗蒂曾强调声音共鸣主要在口腔、咽腔,说明了口咽腔在整个歌唱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这个区域出现的认识上的误区也是最多的。
 
所谓的口咽腔打开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开喉咙”。很多学生把缩紧舌头误认为是打开喉咙,结果造成舌部肌肉僵硬和压喉,一方面破坏了基音形成的良好状态,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口咽腔的顺利打开,良好的共鸣音响也就无从谈起。
 
口咽腔打开的关键要做到:在稳定的基础上松喉咙、松下巴、松舌头,使这几个部位处于“自如”状态。
 
第二种误区是把浓重的喉音误认为是产生了胸腔共鸣。
 
这种声音乍一听似乎很有力度,实则是喉和胸部压力过大,用了纯粹的“力”,而不是“气”,没有体会到共鸣产生时胸、肺部的松弛和气息的流动。
 
04
关于用声的误区
语言动作涉及我们常说的五音(唇、齿、舌、牙、喉)、四呼(开、齐、撮、合),歌唱发声动作主要指喉、咽部的正确打开,声门和呼吸的协调运用。
 
科学的发声方法要求喉、咽部状态的稳定是无庸质疑的,那么语言动作如何调整才能适应发声动作的稳定呢?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舌体在歌唱发声时始终处于放松状态,不能随母音、音高、音量的变化而僵硬或紧缩。
 
(2)辅音的发出应在喉咽稳定打开后迅速完成,听觉上如同时进行的一样,要点是辅音的除阻不影响喉咽状态的稳定。
 
(3)相关的部位发生作用时,“只用最必要的力量,排除任何支援性的和连带性的紧张”。
 
通过对以上存在的几种问题的误区分析可以看出,生活中发声动作、呼吸动作、语言动作等的本能习惯是产生诸种歌唱认识误区的直接原因。
 
在声乐技能学习中,只有建立正确的歌唱概念,排除讲话习惯带给我们的影响,声乐演唱技能才能进一步提高。
 
更多关于音乐留学相关的问题,都可以添加我的微信进行咨询:18310630796。
电话: 010-52660256/52660259
邮箱: art001@aaeedu.cn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路,朗家园10号东郎创意产业园C110
备案号:京ICP备17006586号-1